close

我想念的老胡同啊~~~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取這樣的標題實在有些不自量力,看起來好像我是一個生在老北京四合院,又在曲曲折折的胡同裡轉悠轉悠著長大的人、講起普通話的時候,尾音的「兒」帶得那麼渾然天成毫不做作、家門口隨便個拐個彎兒就是宋慶齡老舍或是茅盾郭沫若住過的老宅、起早了我會到梅蘭芳家隔壁的護國寺小吃店去買一份炸焦圈蘸豆汁,然後閒閒散步到北海公園去看人打太極、唱京戲。但都沒有。事實上,我只是個不折不扣的台妹,學不來那樣有韻味的漂亮京片子;我在北京的旅程也就不過短短的八天七夜,神奇的是這種道地的老北京生活,我居然都體會到了。
 

        即使我把出國旅行當作一年一度犒賞自己的機會,我卻執意選擇自助旅行,行前一個月每晚幾乎耗費數小時在蒐羅網路上識途老馬們的意見、從中加以篩選、思考自己真正喜歡的路線;一邊比對GOOGLE MAP,像中學時念地理般記憶景點的相對位置以便排出最順的行程;查公車地鐵路線、找美食……最後做出厚達二十頁A4紙的旅遊計劃,家人朋友看了都覺得莫名其妙,為什麼出個國也要搞得像寫論文一樣隆重(謎之音:其實,我寫論文根本沒這麼認真過XD),但我總是覺得對於自己要去旅行,待上一段時間的地點,本來就應該先花大把的時間來瞭解,這樣等到自己的雙腳實際踏上原先陌生的地名,感受真的格外有趣。我尤其喜歡散步在北京街頭的時候,沿途細數那些稀奇古怪的胡同名字。願意花時間認路、花體力走路,每一步都會有驚喜。
 

        當然自助旅行仰賴的除了方向感,還有一雙強健的雙腳,就算自恃體力充沛,碰到陡峭的司馬台長城、或是人潮永遠只上不下,人人黏成臉貼臉背靠背,還塞車走走停停的公車(而且還沒座位)!、為了吃到烤鴨從天安門走了快一小時還找不到路……也不免精力困頓,不過旅行對我來說,並非只有享受,它有時候反而是對旅遊地點的一種遷就。說自虐也許太超過,但我一直相信,疲憊、奔波、勞苦,本來就是旅行的一部分。學著如何在旅行的地點裡做一個「當地人」,去承受一切的不順利、包容一切軀殼上的酸疼、不去抱怨、不去對後來的行程產生倦怠,這難道不是旅行的另一種意義嗎?
 

        結束旅程,收拾行囊返家以後,我又會陷入不願收心、不想面對現實(明天必須上暑輔)的狀態。因為我還留戀著北京灰濛濛的天空、我忘不了街道兩旁的老城牆、我還記得在隔壁雜貨店門口兜圈圈的一窩小黃狗兒啊……接下來我又會陷入擔心自己寫不出像樣遊記的恐慌,邊看著照片一邊卻也無形中給自己一種「必須寫出遊記」的壓力……旅行前的勞心、旅行中的勞力、旅行之後的壓力說起來都是自找的,可是,自助旅行怎麼還是那麼讓人迷戀、讓人上癮呢?
 

        每回花上無數的時間精力,都是為了要走訪歷史古蹟、風景名勝、名人故居、或者什麼有名的景點都不去,就光在路上走走、或是坐在公園裡發呆,感受當地人的日常生活,唯獨對逛百貨商場血拚興趣缺缺。但不知為什麼,每次出國歸來,總是有人特別愛問:「妳是不是又去血拚啦?」「妳買了不少吧?花了多少錢呀?」我,真的無言。也許我在某些人的眼中就是一個愛慕虛榮,出國只知道去百貨公司大刷特刷的拜金女吧。我也不想去跟這些人辯解什麼,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。我不需要去跟他們解釋屬於我的「旅行的意義」,再多費口舌,別人也是不會懂的。
 

        接下來的遊記,一貫沿襲我以往的方式,我不喜歡按照旅行天數、遊覽景點的順序來寫,就看心情來決定要講講哪些「北京那些事兒」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el10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