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期十二天的關西自助旅行已經接近尾聲,後天下午便要回台灣了。我們又把倒數第二天訂為瘋狂購物日(只逛街購物,無景點的血拚行程),這天便是最後一天搭乘JR往來各個景點了。這次從大阪往神戶方向移動,但是略過了觀光客最常去的神戶市區,我們選擇了明石海峽大橋和姬路城。
為期十二天的關西自助旅行已經接近尾聲,後天下午便要回台灣了。我們又把倒數第二天訂為瘋狂購物日(只逛街購物,無景點的血拚行程),這天便是最後一天搭乘JR往來各個景點了。這次從大阪往神戶方向移動,但是略過了觀光客最常去的神戶市區,我們選擇了明石海峽大橋和姬路城。
這趟關西的旅行,我們買了JR發行的「關西廣域四日券」,這真是一張非常好用的觀光票券,讓我們兩個不懂日文的人也能輕易挑戰新的領域,不再只局限在京都大阪奈良這種觀光客多,相較之下自助沒什麼難度的城市。第一次在冬天到日本,當然不能錯過泡溫泉了。雖然上次住美山河鹿莊的經驗很美好,但美山畢竟不是正宗的溫泉小鎮,一定要找那種以天然溫泉作為當地觀光的號召,然後整條街都是日式溫泉旅館、路上到處都是穿浴衣踩木屐的人在遊逛才有氣氛。在關西廣域券可使用範圍上看了一下,挑中了位在南邊的「白濱」。前往白濱的車程好像是這段旅程中最長的了,那天早上我們從奈良先到大阪寄放行李箱,再搭了大約兩個半小時的JR黑潮快速到白濱,抵達白濱之後又坐了十幾分鐘的公車才到旅館,已經是黃昏了。
這趟關西為期十二天的旅程,在奈良就停留了三天二夜。因為對世界遺產(尤其是古蹟)的熱愛,雯排了很多和比起來沒那麼熱門的景點。從美山回到京都,再移動到奈良,休息了一晚,隔天我們便搭JR來到法隆寺。
人生中頭一次的大雪天,就必須背著行李,撐著傘,在完全陌生的異國,還是這種連手機訊號都沒有,公車一小時才來一班的荒郊野外,冒著茫茫大雪徒步尋找今晚要下榻的旅館實在太刺激,尤其僅憑一張極簡單的地圖,對於要走多久也沒什麼把握,最後隔著河流看見了河鹿莊的建築,卻偏偏要繞過一個大彎才到得了橋樑,總之我們是走到了。抵達河鹿莊的大門,我們終於鬆了一口氣,覺得自助旅行的經驗值又大大提高了!
在美山合掌村這裡下了公車,沒看過這種漫天大雪的我實在太興奮了:除了空氣中飄飛的雪花,還有馬路兩側的積雪、覆在傾斜屋頂上的白雪、沾在針葉林樹梢頂端的白雪……一直拍照、鼓氣勇氣請路人替我拍照,然後我和雯這才回過神來:應該要先去找到今晚住宿的「河鹿莊」才對呀!滿心以為河鹿莊應該就位在眼前這一片茅草屋裡吧!結果攤開地圖一看,腦袋好像被人「轟」的敲了一記:河鹿莊的位置距離這裡至少還有三四站公車的距離,看了一下候車亭裡貼的車班,還要再等一個多小時才會有車。雯拿出手機想打開GPS試試看自己走,沒想到這裡偏僻到連手機訊號都沒有,當下我倆真是完全愣住了!
暫時告別飄雪的京都,隔天我們衝出了有地鐵、有班次密集的巴士、有大型百貨公司購物商場地下街、有三五步就遇得到的知名古蹟景點、天天有絡繹不絕觀光客的都會舒適圈,來到一個遙遠、偏僻、連手機訊號都不通的小村落──美山。
十多年前第一次跟團來京阪的時候曾經到嵐山一遊,記得搭了嵐山小火車、在火車上和保津川泛舟的人熱情揮手、在嵐山吃了一客湯豆腐,然後……沒有了。不過沒做功課的跟團行,本來就是這樣走馬看花啦。這次雯因為讀了《源氏物語》,很想到野宮神社來朝聖一下,我們就來到了嵐山。交通方式也非常簡單,搭上JR到嵐山站,下車跟著指標走就到了。
全套和服變裝完畢,離開染匠,進入清水寺週邊的街道,開始了一日偽京都人的體驗。清水寺因為我們以前都去過,這次便過門不入,隨意在外圍熱鬧的二、三年坂走走逛逛。只是這一帶都是石板階梯,和服窄小的裙幅、束緊的腰腹、加上腳上的楔型夾腳鞋讓我們的活動力變得很差,無法邁開大步走路,只能踩著小碎步慢慢走,這時候雯開始叫苦了……
去年夏天的京都旅行已經跟不囧體驗過了一次和服,這次和雯一起來京都,沒有體驗過和服的雯因為也想穿一次和服,我當然沒有理由說不好,因為去年的和服體驗,我那體格嬌弱(沒用的)腦公穿不到一小時就開始大呼腳好痛好難走路,沒拍多少照片就匆匆歸還,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前去還和服的時候,岡本的店家驚訝的表情~XD~所以這次一定要去給他穿到夠本才行呀~
雲井茶屋的味噌鍋連容器都好樸拙有味道,上桌的時候整鍋還沸騰的不停冒著泡泡,底下正在點火的器具是一個白色陶製的鈍四方體,上面書寫著優美的書法,看了真有fu啊!日本真是一個在小地方都很重視美感的民族,隔天在奧丹吃的湯豆腐食具也是這般優雅(反觀台灣吃個人小火鍋的時候,醜陋的不鏽鋼真是……唉)。
前往大原的交通原來比想像中簡單:地鐵搭到「國際會館」站再轉一趟巴士即可。乘坐這班從京都市區直達大原的巴士,會看到窗外的景色愈來愈像鄉下:馬路變小條、房子變矮變稀疏、出現大片的田野……我好興奮,第一次自己搭車來到京都的郊區,真的好有旅行的感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