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完早餐搭公車到王府井,「理論上」再走一下子就可以到故宮了。一下了車才發現,北京市中心的馬路之寬廣,下了車其實一時之間認不清東南西北,而且故宮的建物本體不特別高,又不像在台北,遠遠看著新光大樓就可以走到台北火車站。但是快下車的時候,有個身著西裝、手提公事包的老先生,大概是看出我和不囧一臉觀光客的樣子,很親切的主動為我們指路:「你們看那邊兒就是北京飯店,沿著那兒一直走,再前面不是好像都只有樹沒有建築物了嗎?那樹裡面就是紫禁城了!」雖然用文字無法百分百呈現老先生說話的口音,但那不疾不徐,充滿京味兒的腔調、溫文儒雅的氣質,若非一身西裝,還真像是從古裝戲裡走出來的人哩。

    從王府井往前走,很快看到了北京飯店,規模之巨大令我倆瞠目結舌。不只北京飯店,沿路上好幾家飯店都是類似的氣派,一看就覺得是那種用來接待外國元首的等級,圓山大飯店馬上就被比下去了。

    除了飯店,這裡的馬路非常之寬廣,也令我倆嘖嘖稱奇。(?我們都不是第一次來北京,怎麼還像個台灣聳呢?)故宮前的馬路光是單邊就有四線道,而且一個車道的寬度就幾乎是台灣的兩倍。可想而知雖然和故宮只隔了「一個馬路寬」,也足夠令人走到臉紅氣喘。即使早就看到了故宮磚紅的城牆、重簷飛翹的城樓,距離故宮真正的大門其實還有好一段路。至此我方才有了來到京畿的感受:圍在密密樹林、磚紅宮牆裡的建物,就是曾經住過明清兩代二十四個皇帝的故宮呀!前不久接連看完了《步步驚心》和《雍正王朝》,如今我真的要來看這個四阿哥真真實實活過、走過的地方了!

故宮最典型的畫面:高懸毛澤東頭像的天安門,毛澤東就曾經在1949年10月1日在城樓上宣告"我們站起來了"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,開啟了歷史新的一頁。 
第一次對"故宮"有印象,是小時候看的電影"末代皇帝",再來就是發生在我念小學的天安門事件。一個曾經有明清二十四個皇帝居住的宮殿、見證幾千年帝制的興盛和衰落、見證共產中國的崛起 、也見證搖撼人心的民運……做為皇帝居住的地方,它曾經如此高不可攀、如此神祕莫測;如今做為北京最有魅力的觀光勝勝地,它現在變得如此可親,只要花六十元人民幣的門票,你盡可穿梭在皇帝的大殿皇宮之間探頭探腦。馬路對面望不見盡頭的天安門廣場,依舊擠著熙熙攘攘的遊客。誰會想到二十多年前,這裡發生過血腥鎮壓的政治事件呢?
比起"故宮",我其實更喜歡"紫禁城"這個名字。"故宮"代表那個時代早就過去了,"紫禁城"才令人有穿越時空的感覺。"紫禁城"的命名來自於古代認為皇帝即天子,天帝住在天上的"紫微星垣",而"禁"代表這是至高無上的地方,不可以隨便出入的意思。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後,於1406年開始在元大都的基礎上開始建設的,於1420年建成。自此到清末,這裡都是中國歷史的政治中心。(以上摘自<<搭地鐵玩遍北京>>)

從天安門走進來,就是午門,以位在子午線上而得名。可別被電視劇"推出午門斬首"的台詞誤導了,皇帝不可能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執行死刑,清代真正處決犯人的地點其實位在宣武區的"菜市口"。午門事實上是大臣接受廷杖的所在,不過不囧告訴我史上唯一在午門被處死的人叫做"吳應熊",也就是吳三桂的兒子,在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的時候被清朝政府押作人質,吳三桂不肯投降於是被處死。嗯,我長知識了!
 
從中國大陸各省、從世界各地蜂擁而來參觀故宮的遊客永遠是這麼多,四阿哥當年夜夜爆肝為了國家大事、為了振興大清心力交瘁,誰會想到大清國祚並沒有真的萬萬歲,而反成了北京招徠觀光客的賣點之一了呢~  

紫禁城內部以乾清門為界,南部的宮殿屬於外朝,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、公開活動的場所。又分為三座大殿: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。其中太和殿的規模最恢宏氣派、建物也最為華麗考究,更是宮廷劇裡大家最熟知的場景:皇帝高高在上睥睨一切,底下跪滿文武百官,齊聲恭恭敬敬的高呼:吾皇萬歲萬萬歲!只不過現在塞滿廣場、漢白玉石階、宮殿走廊的遊客並非來參見吾皇聖顏,而是好奇的來看看以前皇帝住的地方長什麼樣子。記得電影<<投名狀>>裡,李連杰飾演的龐青雲進宮,帶他進門的官員說了句話:"從午門進到太和殿,得等好多年。"一句話道盡了古代皇權之神聖、人民之渺小。現在大部人的人聽到"太和殿"一詞的第一印象,恐怕不是讀書人經過十年寒窗只盼踏進金鑾殿得到聖上垂青 ,而是知名的連鎖麻辣火鍋店了。

太和殿是紫禁城內最重要的一座大殿,因為皇帝的登基、冊封皇吾的重頭戲都在這裡舉行,它的建築形制也是古代建築裡等級最高的。說到登基大典,我第一個想到的其實不是四阿哥,而是末代皇帝溥儀,在這裡登基的時候因為不耐煩哭鬧,父親攝政王載灃趕忙安慰他:"快結束了!快結束了!可以回家了!"結果清朝真的只再撐了三年就結束,文武百官全部回家吃自己,攝政王也只好回家帶小孩去……站在歷史的現場,我真有種奇妙的感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el10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