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註:「圖推」一詞是「圖書推動」的簡稱,指的是在中小學負責閱讀推動業務的老師
接了圖推種子這個工作,時不時得到外面去參加研習,有的研習覺得很有收穫;但有的研習讓我覺得,推動閱讀的目的,其實沒我想的那麼美好,甚至有點功利。不過也許,我的想法才是錯的,圖推本來就有它現實的目的。
觀摩其他學校資深圖推老師分享的成果,的確很有巧思、內容很豐富、活動很多元,但我心中總是免不了冒出一些疑問:配合節慶把圖書館佈置得很花俏,例如配合萬聖節就很搞剛的手做一堆南瓜骷髏頭蜘蛛網等等的裝置、學生來借書可以抽獎或是領小禮物……當然這種做法很好拍照很吸睛,但實質上這是閱讀的初衷嗎?
成功的閱推,還要讓學生從此具備十八般技能:發現氣候變遷困境然後一起解決問題、探索外來物種構成的威脅,在教室裡養美國螯蝦觀察生態、甚至設計動力腳踏車……因為閱讀,要讓學生具備「素養」,於是,環保、生態、XX議題都要融進閱讀課程,然後以學生能做出專題報告比賽並且得獎為最終目標,閱讀的目的,是在生活中可以「用得到」,不知為何,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。
至少,參加了這麼多場研習、看了這麼多位閱推老師分享,好像不曾看過有人分享「如何帶領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」,古今中外的名著,像是《科學怪人》《小王子》《動物農莊》……不知道是因為帶讀文學作品難度比較高?還是閱讀經典文學,不容易做出什麼具體的、花俏的、吸睛的成果照片可以宣傳?可是,一直在讀科普、讀資訊素養,難道都沒有人把目光稍稍多關注在文學上嗎?
中小學的閱推,非常強調所謂的「跨域」,英文閱讀、科普閱讀、公民素養閱讀……好像閱讀,是一項工具,學會閱讀,可以自學很多領域的知識,但是「興趣」,好像不是閱推工作要考量的範圍。跨了這麼多的「域」,然而文學的領域呢?不知道大家是覺得那「不實用」,還是「不重要」,還是其他的原因呢?
寫出來不是要尋求解答,只是嘗試用文字表達內心的疑惑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