甫進大一接觸崑曲,便被它流麗悠遠的聲腔、典雅華美的曲文、細膩豐富的身段表情,以及作為百戲之母」,其包涵的豐富文化內蘊所深深吸引,自此一頭栽進崑曲這片如許春色,在大學時代加入崑曲社,即使只習得一招半式,但是對崑曲的熱愛使我選擇它來作為碩士論文的研究目標,因為我相信,惟有興趣作為後盾,才能保持對學術鑽研不輟的熱情。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然而欣賞、玩票性質的粉墨登場畢竟不等同於學術研究,所幸指導教授蔡師孟珍從不吝惜給予我論文寫作方面的指點。從曲學必讀書目的開列,奠定自己研究曲學的初步基礎、研究範圍的選取、到大綱架構的擬定,老師總是知無不言,讓我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,每一步都走得踏實。寫作論文的這一年,面臨工作和論文的雙重壓力,難免使論文進度拖延落後,但是老師也時常關心我的寫作狀況,在我最欠缺自律、懈怠懶散的時候適時提醒我要加快腳步;論文的每一個環節,老師必定仔細地修改,並且協助我找尋相關的資料,讓我對老師的責任感、對學生的愛護有加以及在學術上於不疑之處有疑」,全力以赴追求完美的精神感到由衷地佩服!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寫作家樂戲班這個主題,閱讀了不少明清文人的筆記資料,了解家樂戲班的繁榮,和晚明的園林關係甚為密切,因此在去年跟隨老師實地走訪大陸江南,參觀位於上海,原為潘允端所建的豫園,以及位於蘇州,原為王永寧所築的拙政園。不僅見識傳統園林建築之堂奧,穿梭在亭台樓閣、小橋流水之間,想像晚明文士的風流,走過精巧的戲台,印證潘允端在
《玉華堂日記》裡的若干場景,有了實地的觀察,自然遠遠比在案頭閱讀更能體會晚明家樂發展的氛圍。而毓瓊學妹用心拍下戲台的全貌,在此一併誌謝。        
         
碩士班的學業至此就要畫下句點,但是學無止境,期許自己在曲學的領域裡,永遠可以是一個謙卑的學習者。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這是碩士論文第一頁的致謝詞,從大陸回來之後,好容易收拾起貪玩的心情,也開始適應暑期輔導還有加強班的作息,趕在七月底之前修改論文、再添上這篇序,身為電腦白痴的我又獨自摸索word轉成pdf,再上傳到圖書館,其間的過程,一波三折、焦頭爛額……就不多提了,總之,循序蓋了一個又一個章,最後終止在我學生證上大大的已畢業,註冊組承辦人員笑咪咪地把鑲在紅絨套子裡的碩士學位證書遞給我,說:”恭喜你畢業了!”心裡倒沒有太大感覺。升上碩三之後,來師大的次數屈指可數,和同學也早斷了聯絡,沒參加畢業典禮、也沒穿碩士服,就這樣不聲不響地畢業了。 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  在圖書館上傳論文pdf檔的時候,瞥見二樓上擺放的視聽資料,赫然發現原來師大圖書館有歌舞中國這部片,是我很久以前就想看的,介紹大陸舞蹈資料的紀錄片,但是我發現的時候,我是個馬上就要去辦離校手續的畢業生……這居然成了我離校當天最感傷的事了。
        
           帶著畢業證書,像以前還在修課時一樣,下了課走向操場邊的小門搭捷運再轉火車回家,想:這是我最後一次以師大學生的身分來師大了呢!我很清楚地知道,念書、做研究、寫論文這些事,我是不會再做了。因為寫完一本十四萬多字的碩論帶給我的成就感,還遠遠不如一萬多字的遊記。以後我給自己的期許,並非再接再厲念博士班,而是用更敏銳的心思、更勤快的手筆繼續經營無名這方小天地。所以,我的學生生涯,再見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el10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