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近七月中旬的時候,一邊享受假期,另一邊卻也在微微焦慮七月中開始的線上暑輔,尤其我還擔任升學班導師,結果不知不覺四個星期過去,線上暑輔也在昨天畫下了句點。

        雖然我個人,從開始教書以來,一直都是非常反對、厭惡寒假暑假還要進行所謂的課業輔導,無奈我只是一枚平凡的老師,心裡再不情願,也僅止於私下抱怨,開會的時候只會負責舉手,除非被Cue到絕不主動發言,最後還是只能乖乖的去上課。

        線上暑輔沒多久,就有學生覺得壓力太大撐不住選擇退出,截至最後已有三個人退出、任課老師向我反映學生讀書態度很不積極,程度也不好,於是教務主任趕快親上火線跟學生進行精神喊話,勉勵大家要堅持下去等等。

        其實被反映讀書風氣不佳,我的情緒也不會因此而受影響,因為一個年級才220多人,就有110人可以進入升學班,所以號稱“A+班“,事實上根本良莠不齊,本來就不該對這群學生有什麼菁英的期待。

        那明明學生程度就不是那麼優秀,為什麼又一定要收這麼多人?

我帶的A+班收了40個人,想到開學之後要實體上課,教室裡要坐40個人簡直令人頭皮發麻,所以學生說要退出我也不慰留,浪費時間彼此折磨而已。

盲目多收學生,因為校方行政總是天真的認為,只要分母拉多一點,也許可以撈到某些有潛力的遺珠,衝高會考5A的人數;還有討好家長,滿足多一點家長的幻想,以為自己的孩子被編進了「A+」班,那麼考上前三志願前途有望(六月我就接過家長電話,拜託我可不可以讓他的孩子編進A+班)。

而事實上,真正能讀、可期待的「菁英」,大約只占一屆學生的5%左右。若說要打撈「潛力股」好了,收到前30%已經算是極限,硬要把庸材偽裝成菁英,結果就是這些人拖垮讀書風氣,甚至於,少數原本在前段的學生產生「比爛」的心態,反正隨便念念,都一堆人來墊背,何必那麼拼。

我這裡說的「庸材」僅僅指的是讀書方面,不代表學生成績不夠好我就否定他的一切。

行政、家長對A+班的過度不正常期待,壓力就落在導師的身上。好像加入了A+班,就應該把渾渾噩噩的學生都變成奮發向上的有為青年、應該要有什麼厲害的方法激勵學生的企圖心、讓學生發揮潛力……我個人是非常不認同的。不是我懶惰不想思考解決方法,而是我覺得讀書這件事,如果自己沒有很強烈的動機,只靠別人一直鼓勵,根本沒效也無法持久。我小時候讀書成績還不錯,也從來不是老師有怎樣激勵我啊,純粹是我自己想讀,想獲得考高分的成就感而已。

會寫這段話,最主要是昨天又接到教務主任的電話,憂心學生讀書風氣不佳程度不好,希望我想想怎樣激勵學生讀書的意志,我在心裡吶喊:我又不是神仙,就好像再厲害的名醫也不敢保證有能力救活每個病人啊!妄想學生加入A+班就從此開竅,變得手不釋卷……這又不是在演東大特訓班,比起要我想辦法,是不是找個「師父」來開示大家,給大家洗腦會比較快一點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el10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